闻创保健网

第三代
母婴孕育保健网

儿童一日三餐怎么吃营养

更新时间:2025-10-11 12:52:10点击:

儿童一日三餐营养吃法:分龄实操方案

给儿童搭配三餐,核心是 “匹配年龄需求 + 保证营养均衡 + 兼顾适口性”,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差异较大,以下按 “学龄前(3-6 岁)” 和 “学龄期(7-12 岁)” 分类,给出可直接落地的吃法指南。

11.png

一、先明确: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核心营养需求

1. 3-6 岁学龄前儿童(生长加速期,需兼顾消化力)

能量需求:每日 1300-1700 千卡,重点补充优质蛋白(促进骨骼肌肉发育)、钙(每天 300-400mg,助力牙齿骨骼)、膳食纤维(预防便秘);

饮食特点:咀嚼和消化能力较弱,食材需细软(如粥、软烂面条),避免大块、坚硬食物(如整颗坚果,需磨成粉)。

2. 7-12 岁学龄儿童(学习耗能多,需防营养缺口)

能量需求:每日 1700-2400 千卡,需增加铁(每天 12-16mg,防缺铁性贫血)、碘(促进大脑发育)、维生素 C(增强抵抗力) 摄入;

饮食特点:活动量和学习消耗大,三餐需保证足量主食,加餐可适当增加能量密度(如奶酪、全麦饼干),但避免高糖高油。

二、按餐搭配:每餐都要有的 “营养三件套”

无论哪个年龄段,儿童每餐都应包含 “谷薯类(能量基础)、优质蛋白(生长原料)、蔬果类(维生素来源)”,再根据年龄调整分量和食材,具体搭配如下:

(一)3-6 岁学龄前儿童:小分量、多频次

餐次“营养三件套” 搭配示例关键提醒

早餐(7:00-7:30)谷薯类:燕麦南瓜粥(燕麦 50g + 南瓜 30g)优质蛋白:水煮蛋 1 个蔬果类:凉拌黄瓜 20g + 蓝莓 15g早餐别只吃粥或面包,必须加蛋白质(蛋 / 奶),否则上午易饿、注意力不集中

午餐(11:30-12:00)谷薯类:小米饭(大米 40g + 小米 10g)优质蛋白:清蒸鲈鱼 50g(刺挑净)蔬果类:蒜蓉西兰花 40g + 胡萝卜炒荷兰豆 30g肉类选易消化的鱼虾、鸡胸肉,蔬菜切小块,深色蔬菜(西兰花、胡萝卜)占比超 1/3

晚餐(17:30-18:00)谷薯类:玉米发糕 60g优质蛋白:肉末豆腐 40g蔬果类:冬瓜虾皮汤(冬瓜 50g + 虾皮 3g)+ 圣女果 20g晚餐别吃太饱(七分饱),避免油炸、辛辣,睡前 3 小时不进食,防积食

加餐(上午 10:00 / 下午 15:30)无糖酸奶 100ml 或 煮玉米 30g 或 原味核桃 2 颗(磨成碎)加餐选 “营养型零食”,不选薯片、糖果,避免影响正餐食欲

(二)7-12 岁学龄儿童:足分量、强营养

餐次“营养三件套” 搭配示例关键提醒

早餐(6:30-7:00)谷薯类:全麦三明治(全麦面包 2 片)优质蛋白:煎蛋 1 个 + 生菜 15g(夹三明治)蔬果类:纯牛奶 250ml + 橙子 1 个早餐要 “抗饿”,加全谷物(全麦面包、燕麦),牛奶每天保证 500ml,补钙又补蛋白

午餐(12:00-12:30)谷薯类:荞麦饭(大米 50g + 荞麦 15g)优质蛋白:红烧牛肉 60g(选牛腱子,去肥)蔬果类:炒青甘蓝 50g + 凉拌海带丝 30g + 番茄蛋花汤午餐加红肉(牛肉、瘦肉)补铁,每周吃 3 次水产品(三文鱼、鲈鱼)补不饱和脂肪酸,助大脑发育

晚餐(18:00-18:30)谷薯类:蔬菜鸡丝面(面条 60g)优质蛋白:鸡胸肉 30g(撕成丝)蔬果类:菠菜 40g + 香菇 20g(煮面时加)+ 猕猴桃 1 个晚餐主食可换面条、馄饨,搭配菌菇类(香菇、金针菇),补维生素 D 和多糖

加餐(上午 10:00 / 下午 16:00)低盐海苔 1 小包 或 奶酪 1 片 或 蒸山药 20g若下午有体育课,可提前 1 小时加 1 片奶酪,补充能量,避免运动时低血糖

三、关键技巧:让营养搭配更简单、孩子更爱吃

1. 食材选择:“三优先、三避免”

优先选:全谷物(燕麦、小米、荞麦)、新鲜蔬果(当季为主)、低加工蛋白(鲜鱼、鲜蛋、豆腐);

避免选:精制糖(糖果、含糖饮料)、高油加工品(薯片、炸鸡)、腌制食品(咸菜、腊肉),这些食物没营养还易让孩子挑食。

2. 烹饪方法:“少调味、多原味”

多用蒸、煮、炖、快炒(如清蒸鱼、水煮蛋、快炒时蔬),少用油炸、红烧(红烧时少加糖和酱油);

对挑食的孩子,可把蔬菜切碎(如胡萝卜丁、菠菜碎)混入饺子馅、粥、面条中,慢慢培养对蔬菜的接受度。

3. 习惯培养:“定时、定量、不追喂”

固定三餐时间(如早餐 7 点、午餐 12 点、晚餐 18 点),不边吃边看电视、玩玩具,避免孩子分心导致进食慢;

按年龄给分量(如 3-6 岁孩子用 15cm 餐盘,7-12 岁用 18cm 餐盘),不强迫孩子 “吃干净”,避免产生抵触情绪,饿了自然会吃。

4. 营养监测:看生长曲线,及时调整

每 3 个月记录孩子的身高、体重,对照《中国 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》和《7-18 岁儿童青少年生长标准》,若身高体重增幅连续 2 个季度低于正常范围,可能是营养不足,需增加蛋白和钙的摄入(如多喝牛奶、吃鸡蛋);若体重超标,可减少精制主食(白米饭、白面包),增加蔬菜和膳食纤维。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