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创保健网

第三代
母婴孕育保健网

怀孕后要做哪些检查项目?

更新时间:2025-10-10 11:56:06点击:

怀孕后需做检查项目全汇总:分孕期梳理核心必查与可选项目

怀孕后不同阶段的检查项目各有侧重,结合你正在了解的按孕周对应检查内容,以下从孕早期、孕中期、孕晚期三个阶段,系统梳理各阶段需做的核心必查项目与可选项目,帮你全面掌握孕期检查的完整清单,避免遗漏关键检查。

9.png

一、孕早期(1-12 周):确认妊娠与排查基础风险,这些项目必做

孕早期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期,检查核心是 “确认宫内妊娠、排除早期健康隐患”,所有孕妇均需完成以下必查项目,部分情况需增加可选检查。

1. 核心必查项目(所有孕妇均需做)

B 超检查:孕 6-12 周内完成,是孕早期最关键的检查。主要目的是确认宫内妊娠(排除宫外孕,避免危及生命)、观察是否有胎心胎芽(判断胚胎是否存活,孕 7 周后仍无胎心需进一步评估)、明确实际孕周与预产期(解决月经不规律导致的孕周误判问题),为后续产检奠定基础。

基础血液检查:需空腹抽血,包含多个子项目:

血常规:检测血红蛋白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,排查孕期贫血(孕早期贫血可能影响胎儿氧气供应,需尽早补铁)、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;

肝肾功能:通过谷丙转氨酶、胆红素、肌酐等指标,评估肝脏和肾脏基础功能,避免基础肝肾疾病影响孕期健康(如肝功能异常需调整用药方案);

血型检查:包含 ABO 血型和 Rh 血型,明确血型类型,为预防分娩时母儿血型不合溶血做准备(如 Rh 阴性血型孕妇,后续需关注抗 D 免疫球蛋白注射);

凝血功能检查:检测凝血酶原时间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,排查凝血异常,降低孕期出血(如胎盘早剥)风险。

尿液检查:主要检测尿蛋白、尿糖、尿白细胞,排查孕期尿路感染(孕早期免疫力下降易引发,不及时治疗可能上行影响肾脏)、妊娠期糖尿病早期信号(尿糖异常需后续进一步筛查),无需空腹,留取晨尿检测结果更准确。

传染病筛查:与基础血液检查同步进行,无需额外空腹,包含乙肝病毒(HBV)、丙肝病毒(HCV)、梅毒(TPPA 或 RPR)、艾滋病病毒(HIV)检测。若发现感染,需及时干预(如乙肝孕妇需在孕晚期注射阻断针,避免胎儿感染),保障母婴安全。

甲状腺功能检查:检测促甲状腺激素(TSH)、游离甲状腺素(FT4)等指标,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或甲状腺功能减退(甲减)。孕期甲状腺激素异常可能导致流产、胎儿智力发育障碍,需尽早通过药物调整至正常范围。

心电图检查:评估孕妇心脏功能,排查妊娠期心脏病。孕期血容量会逐渐增加,对心脏负担较大,若存在基础心脏问题,需提前制定孕期护理方案,避免孕期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危险。

2. 可选检查项目(根据个人情况选择)

孕早期 NT 检查(孕 11-13+6 周):通过 B 超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,初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(如唐氏综合征)风险。若 NT 值增厚(超过 2.5 毫米),需进一步做无创 DNA 或羊水穿刺确诊,并非所有医院都常规开展,可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需求选择。

二、孕中期(13-27 周):筛查胎儿畸形与孕期并发症,这些项目不能少

孕中期胎儿器官快速发育,检查重点转向 “排查胎儿结构畸形、评估孕期并发症风险”,除常规产检外,需完成多个关键专项检查。

1. 核心必查项目(所有孕妇均需做)

常规产检(每 4 周一次):每次常规产检均需包含血压测量(排查妊娠期高血压,孕中期血压升高需警惕)、体重监测(控制每周体重增长 0.3-0.5 公斤,避免超重引发并发症)、宫高与腹围测量(通过数值变化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,若增长过慢或过快需进一步检查),同时每次需复查血常规(监测贫血是否改善,孕中期血容量增加,贫血风险升高)和尿常规(持续排查尿蛋白,预警妊娠期高血压)。

唐氏筛查(孕 15-20 周):通过抽血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(AFP)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β-HCG)等指标,结合孕周、年龄,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(21 - 三体综合征)、爱德华氏综合征(18 - 三体综合征)的风险。无需空腹,若结果为高风险,需进一步做确诊检查。

大排畸 B 超(孕 20-24 周):俗称 “四维彩超”,是孕期最重要的畸形筛查项目。通过详细检查胎儿头部(排查脑积水、无脑儿)、面部(排查唇腭裂)、心脏(排查先天性心脏病,如室间隔缺损)、脊柱(排查脊柱裂)、腹部(排查内脏外翻、多囊肾)、四肢(排查肢体缺失或畸形),全面评估胎儿器官发育情况,需提前 2-4 周预约(热门医院名额紧张),检查当天可适当活动让胎儿保持活跃,便于医生全面观察。

妊娠期糖尿病筛查(OGTT,孕 24-28 周):排查孕期高血糖的关键检查,需空腹 8-12 小时(前一天晚 8 点后不进食)。检查当天先抽空腹血,然后口服 75 克葡萄糖水,分别在服糖后 1 小时、2 小时再次抽血,检测三个时间点的血糖值。若任意一个时间点血糖超标,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,需通过饮食调整或药物治疗控制血糖,避免影响胎儿发育(如导致胎儿过大、早产)。

2. 可选检查项目(根据风险情况选择)

无创 DNA 检测(孕 12-22 周):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,检测胎儿游离 DNA,精准筛查唐氏综合征、爱德华氏综合征、帕陶氏综合征(13 - 三体综合征),准确率达 99% 以上,无创伤(避免羊水穿刺的感染、流产风险)。适合年龄 35 岁以上(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高)、唐氏筛查临界风险、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分娩史的孕妇,可替代唐氏筛查,但费用高于唐氏筛查,需自费选择。

羊水穿刺(孕 16-22 周):通过穿刺抽取羊水,直接检测胎儿染色体,是染色体异常的确诊检查。适合唐氏筛查高风险、无创 DNA 检测异常、有明确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的孕妇,有一定创伤风险(流产率约 0.5%-1%),需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。

三、孕晚期(28-40 周):监测胎儿宫内安全与评估分娩条件,这些项目要频繁做

孕晚期胎儿即将足月,检查频率加快(28-36 周每 2 周一次,37 周后每周一次),核心是 “保障胎儿宫内安全、判断能否顺产”,需完成以下关键检查。

1. 核心必查项目(所有孕妇均需做)

常规产检(28-36 周每 2 周一次,37 周后每周一次):在孕中期常规产检基础上,增加胎心听诊(每次产检均需听胎心,正常范围 110-160 次 / 分钟,判断胎儿是否存活),持续监测血压(孕晚期是妊娠期高血压高发期,血压升高需密切关注)、体重(避免胎儿过大增加难产风险)、宫高腹围(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,排查胎儿生长受限或巨大儿),同时每周复查血常规(孕晚期贫血风险最高,需及时补铁)和尿常规(重点查尿蛋白,若血压高且尿蛋白阳性,可能是子痫前期,需紧急处理)。

胎心监护(孕 32-34 周开始,37 周后每周一次):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与胎动、宫缩的关系,评估胎儿宫内储备能力,排查胎儿宫内缺氧(如胎心减速可能提示缺氧)。每次检查约 20-30 分钟,建议选择胎儿胎动频繁的时段(如上午 10 点、下午 3 点),若胎儿不动,可吃点零食、轻轻抚摸腹部刺激,确保监护结果准确。孕 40 周后若未分娩,需每 2-3 天做一次胎心监护,避免过期妊娠导致胎儿缺氧。

B 超检查(孕 30-32 周、孕 37 周左右):

孕 30-32 周 B 超:主要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(测量双顶径、股骨长、腹围,判断是否与孕周相符)、确认胎位(明确是头位、臀位还是横位,臀位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纠正)、监测羊水深度和胎盘成熟度(避免羊水过多或过少影响胎儿安全);

孕 37 周左右足月 B 超:是决定分娩方式的关键检查,重点评估胎儿体重(估算胎儿大小,判断是否能顺产,若胎儿体重超过 4000 克可能需剖宫产)、胎位(确认最终胎位,头位是顺产的基础)、羊水指数(排查羊水异常)、胎盘位置和成熟度(胎盘老化可能导致胎儿供氧不足)。

产科检查(孕 37 周后):通过妇科检查,评估孕妇骨盆大小和形态(判断是否具备顺产条件,骨盆狭窄可能需剖宫产)、宫颈成熟度(通过宫颈软化度、扩张度等,预测分娩时间,宫颈越成熟,越易发动宫缩),同时检查外阴、阴道情况,排查炎症(避免分娩时感染胎儿)。

2. 可选检查项目(根据分娩需求选择)

胎心监护(孕晚期异常情况加做):若孕晚期出现胎动异常(突然增多或减少)、阴道出血、腹痛等情况,无论是否到常规监护时间,都需临时加做胎心监护,紧急评估胎儿宫内状况,避免延误处理。

B 超检查(孕晚期异常情况加做):若胎心监护结果异常、羊水指数异常(过多或过少),需加做 B 超检查,进一步明确胎儿宫内情况,为分娩方案调整提供依据。

推荐文章